姜麟,浙江工貿學院鞋類設計與工藝專業0603班學生,現為鴻泰皮具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1986年生,浙江省衢州市人。
大學生創業兼職故事小張
2006年五一節期間,姜麟在溫州五馬街找到了平生第一份兼職工作——發傳單,他在街頭整整發了兩天的傳單,掙到了80元。之后,學校流行起一股家教熱,大家都去做兼職家教老師,姜麟也不例外。他的第一份家教是在溫州甌北,從學校到甌北要先騎40多分鐘的自行車,然后坐渡輪渡江,再騎10分鐘的車。每天教兩個小時,20元/小時,每次都是5點多出發10點多才趕回學校。到2007年11月,他靠家教總共掙到了4200元,家教掙來的錢再加上自己的一點積蓄,成了他創業的第一筆資金。
第一次創業以失敗告終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姜麟曾一時不知所措。進入創業園以后,他一直在琢磨著這第一步該怎么走,手頭的這幾千元應該怎么投。由于大學時期他學的是鞋類設計與工藝專業,因此他最終以向專業發展的思路定位自己創業的路。起初,他想以申請入園的項目“皮具個性化定制”——通過自己設計的一些皮具產品來實現工作室的盈利,并以此創立自己的品牌。但市場是殘酷的,他所設計制作的產品“叫好不叫座”,大家都說很好、很有新意,但是沒有市場,沒有人買。經過兩個月的經營,他已經無力承擔經濟上的虧損,項目以失敗告終。
項目轉型終于賺了第一筆
面對失敗,姜麟沒有氣餒。2008年4月,姜麟利用溫州鞋都的優勢,開始發展皮鞋批發。公司接到的第一批定單是拉薩四通貿易公司的350雙革料女休閑鞋,當時鞋子每雙進價15元,買出17元,一雙鞋子掙了2元錢。除去開支,第一筆生意他們足足忙了大半個月的時間,才掙了400元錢,但是大家還是為此感到興奮,因為這是公司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筆盈利。由于姜麟大學學的是鞋類設計專業,對鞋子的款式還有質量都有一定的敏感度,他們整合的產品無論是質量、款式、價格都有一定的優勢,生意越做越順,在遼寧丹東、拉薩、銀川等地,都擁有了一定的營銷網點和消費群體。但是,盡管批發量很大,公司的利潤卻非常少,有時候一雙鞋子就掙1-2元,甚至就幾毛錢,利潤低而且風險大,于是,姜麟他們開始思考在批發的同時走自己的零售業務
互聯網上發現新機遇
2008年6月,姜麟第一次接觸淘寶網,他嘗試著把自己的鞋子放到網上銷售。等了三天,他賣出了第一雙鞋子,由于他賣的鞋子價格便宜(他把自己的批發價格上調5-10元作為零售價),而且款式、質量又好,很快地網絡市場就被打開了,交易額開始成倍增長,到當年12月,僅當月的營業額已經達到近6萬元,公司就這樣在互聯網上找到了自己的發展方向。
在網上銷售皮鞋的同時,姜麟發現,很多大學生都在開網店創業,但是他們缺少足夠的資金和貨源。于是他就想,能不能把他整合的鞋類資源放到他們的網店里銷售呢?這樣他們可以零風險地掙取銷售傭金,也可以增加自己的銷售渠道。姜麟找了幾個在校大學生,和他們說了自己的想法,結果大家一拍即合。姜麟的公司負責組織貨源,保證產品質量,大學生網絡代理以代發貨的形式負責銷售,形成一條營銷產業鏈。到今年1月,姜麟擁有的合作鞋類品牌達到了60多個,大學生網絡代理20多家,在自身創業的同時也帶動了其他大學生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