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是認識到自己對朋友,對家人,對社會的責任嗎?亦或是真正的學會沉默了,懂得收斂了?還是終于有一天,想要的東西不再想要了?世人苦,就苦在要一個好上。就想著,生意一直都很好。那么驚人發現!通過做好事賺錢是一種體驗?
有人認為中國已經進入做什么都不賺錢的時代,但是我的看法卻恰恰相反,我認為從現在開始,中國所有的生意都值得從頭再做一遍!
我有個觀點,錢不要來的太快,也不要來的太多,也不要太容易。如果太快了,太多了,人就容易奢侈。錢多了,就不把錢當成錢來看,就造成奢侈。福報一浪費,你再賺錢,就很困難。
很多人認為,錢是自己賺來的。其實,三分是努力,七分是培養來的福報。你有福報,做什么都賺錢。也見過一些人,很努力,但也剩不下幾個錢,這就是他先天福報不足。古人講的,錢是八條腿,人是兩條腿。錢可以往東西南北方向去,所以是八條腿。人要追錢,很困難。當你有福報時,錢來追你,這才是正常的。
前同事是一名典型的技術男,作為一名碼農,每天的工作就是敲代碼,他的專業能力特別強,是領導的好下屬,員工的好同事。剛成為同事時,我以為他晚上下班后的生活也是被那些代碼包圍著。直到有一天,因為要討論工作的事,我們互加了微信,我才發現下班后的他過得有多么的有樂趣。他的朋友圈全是他書法字的照片。聽說他小時候就特別愛書法,對書法的熱愛程度可以用癡迷來形容,所以已經寫了二十年了。
現在,他是書法協會的會員,家里有數不清的獎狀和證書。工作后,每天晚上下班后的他都會練習書法,全年無休。慢慢地,越來越多的朋友希望他幫他們寫書法掛在家里或者辦公室里。后來,有人建議他開了個淘寶店,專門賣書法字,沒想到淘寶店剛開起來就有很多顧客光臨。開寶店帶來的收入很高,聽他說,一個月經常能賺一萬元,訂單多的時候凈利潤達到兩萬元。
從經濟角度來講,社會上只有兩種人:“生產者”和“消費者”。
“消費者”和“生產者”不是對立的,而是互相轉化的。假如你是一名服裝廠的工人,那么首先你就是一名生產者,你的產品是服裝。但是當你去餐廳吃飯,你就變成了消費者,這時餐廳的廚師是生產者,但是廚師也需要穿衣服,他需要購買服裝,所以他同時也是你的一名消費者。所以:每一個人在服務別人的同時,也被別人服務。這就是“生產”和“消費”的不斷轉化,經濟就是這樣被推動。
“生產”決定“消費”
當生產和消費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整個社會就會往前推進,經濟健康增長。相反,當生產和消費脫節,一方跟不上另一方,就會出現經濟停滯增長,即:經濟危機到來。
過去的年代產品比較匱乏,只要你能把產品生產出來,就會被消費者享用。所有此時所有的產品都可以計入“社會財富”里,當然它們都是“生產者”創造的。
如今的社會產品已十分豐盛,生產者卻依然蜂擁而至,甚至陷入盲目、無序、同質化的混亂生產階段,這就生產出了大量沒有人使用的產品。此時,只有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才可以計入“社會財富”,剩下的如同一堆垃圾,不僅消耗了我們大量的資源和精力,還占用了空間。
所以世人的苦,都苦在追求一個好上。什么都要好,卻不知道。佛法講的,要善用其心。任何境界都是修行的好境界,都可以用來點醒人的。一個人做事情,太順利了,也不好。太順了,容易讓人起驕心。
做生意,錢來的太快了,就把錢不當錢,那損失的還是自己的福報。有人一下子發財了,卻馬上又破財。這就是他福報損掉的緣故....
有個朋友,是個設計師。當設計師是她從小到大的夢想,也就是說,她被很多人羨慕著,因為她從事了自己最喜歡的工作。她的公司比較開放,只要員工能完成本職工作,不影響工作效率,就可以私下接單。對,因為她的專業能力超強,在行業內有著一定的好名聲,私下找她的人特別多,一般而言,她很少接,但接一個,就抵得上她好幾個月的收入。她是真正的利用特長實現變現的,而這個特長也是她一生所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