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中秋,禮品促銷員的崗位出現大量空缺,也有很多和小陳心態一樣的年輕人,希望利用中秋3天假期通過打零工的方式賺一些零花錢。據調查表明,短期崗位需求與節假日緊密掛鉤,兼職類目在中秋前呈現應聘人數、招聘需求雙增長的火熱態勢,而且這個趨勢還在逐日遞增。
在崗位需求排行榜上,前三位的類目分別為促銷導購、家教及展會,其余包括司機、小時工、打字員、雜物跑腿等,基本覆蓋吃穿住行各個生活場景。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傳統的兼職項目,一些小眾的招聘需求也隨著節假日的來臨浮出水面。在百姓網鍵入“中秋”、“兼職”等關鍵詞后,跳出一些例如節日叫早、同小區陪跑、代遛狗、職業伴郎、代買月餅等“奇葩”服務,收費幾元至千元不等。在一則代客遛狗的簡述上,應聘者是一名有4年養狗經驗的愛狗者,希望為中秋出游的養狗人士提供遛狗、看護等服務。
與全職員工相比,短期兼職具有快速上手、時間彈性大、日結工資等特點,人人可以用兼職的形式出售自己的閑置時間,這也成為分享經濟的一種變現模式。“原本學生群體是主力軍,占比高達70%,但隨著兼職日薪的一路走高及分享經濟概念的逐漸普及,一些上班族也加入了進來,”百姓網招聘負責人告訴記者,“有些人將自己的興趣愛好發展為兼職工作,也就是所謂的‘奇葩’崗位,不僅一舉兩得,甚至還能認識有同樣興趣的朋友。”
前程無憂發布的《職場人兼職情況》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大約有四成人在同時從事兩份工作,且兼職最多的網店代購、專車司機等與互聯網平臺提供的大量機會密切相關。
“最主要是方便,手機應用一開就能接單,錢還直接打到賬上。”42歲的莫群力是一位鐵路列車乘務員。上四天班休息四天的他,很早就注冊為一名“滴滴”司機。
送朋友去機場返程能接位乘客賺回油錢,開專車市區瞎晃一天賺得比上班還多。莫群力說,生活成本逐年上升,再經歷股災,不少人都加入專車兼職行列。
“排隊等車的幾分鐘就能兼職賺錢。”在湖南某科技公司工作的文浩華笑稱自己是個初出茅廬的“技術宅”。這個樂于下載嘗試各種新應用的年輕人,已經借由不少打著“發錢”旗號的手機APP,賺取了一筆可觀的零用錢。
體驗一款游戲,觀看廣告視頻答題,參加新品試用反饋,到附近商場尋找指定產品的條碼……打開移動終端應用,騰出幾分鐘完成任務并提交審核,就能通過支付寶提現、充值話費等方式獲得相應的報酬。
不過,針對國內尚未凈化的網絡環境,提供招聘信息的線上渠道在發布、篩選信息時需更加謹慎、負責。“兼職經濟的興起是一把雙刃劍,”業內人士表示,“兼職經濟充分利用了閑置的人力資源,滿足了招聘市場上的長尾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沒有合同的約束在一定程度上剝奪了員工的權利和安全感,也對發布者的誠信提出了更高要求。”
上上兼職網提醒,短期兼職的應聘者在一開始就應擦亮眼睛,盡量挑選來源真實、信息有效的招聘網站,多方面、多渠道地了解招聘人的情況及背景,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