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大學生在剛剛踏入到社會中的時候,都會有一些瓶頸,那就是不能很好的從學生的身份轉移到職場中來,那么大學生應該在求職之前做好那些準備呢?
1、“我們是誰,我們能干什么”?
在大學里不管是你是學習成績相當優秀,還是你的社會活動經歷非常的豐富,當真正面臨找工作的時候,象牙塔里面的生活,都是充滿著理想化的,然而外面的世界卻是現實的。社會很公平,在外面的世界里,社會活動的基礎就是一種交換,有些是通過顯而易見的商業活動,而更多的則在于人與人之間彼此的需要。
現實本身就是很理性的,而不是理想化的,他并不在乎你擁有什么,而是你所擁有的是不是他所需要的,同樣,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講,你所希望獲得的,是不是你現在所擁有的可以換取的。
一邊是很多人不停地抱怨找不到好的工作,另一邊則是一些人在自己新的生活狀態中為自己的夢想打拼著,積攢著自己可以擁有的現實,以便于向這個世界換取他所想要的未來。
2、少一些“為什么”,多一些“怎么辦”
在你前進的路上,當你遇到一座無法跨越的大山橫亙在你的面前的時候,你會選擇一邊在山腳下不停地打轉,然后抱怨著大山為什么這么高,還是會望著大山郁悶好大一會兒,然后開始尋找一條路繞過去呢?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很務實的選擇后者,當然除非他并不打算繼續往前走,抱怨完后便在山腳下落腳了。其實很多的時候,我們只是被眼前的困境所束縛了,以至于在你的眼里只是感覺到前面的這座山無法翻越,以至于從來都沒有認真地考慮過,到達山那邊的人很多,很多人到達山腳下的時候,其實和你面對的困境是一樣的,他們怎么過去的?
有追根溯源,刨根問題的精神是一種好習慣,它有助于你更容易看清這個世界,然而當你在現實中遭遇困境的時候,尋求的答案通常并不一定都能夠幫助你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反而只會讓你在困惑和無奈之余選擇自暴自棄。一句憤憤的“為什么”之后,通常會這樣的安慰自己: “不是自己不努力,也不是自己沒能力,只是這個現實太過殘酷,我總是得不到一個機會!”
不是你得不到機會,而是你沒有真正地去考慮如何在面前的困境中為自己尋找到一條突破的道路,或許你考慮過,只是覺得從山邊繞過去的路太過于漫長和遙遠,而不愿意選擇而已,畢竟在你所獲知的信息中,有很多的人他們擁有太多的條件和便利輕而易舉的從這座山上翻了過去。不可否認,這是一種現實,而且甚至有人壓根在這段人生的路途中并沒有遇到類似的大山,他們一路狂奔已經在前方走的更遠了……
3、找不到,還是沒有“用心去尋找”?
找不到意味著“對找到的希望的放棄”,渴望擁有,最終在沒有獲得的時候痛苦的放棄,很是無奈。但是在很多的時候,放棄也是一種豁達,因為他可以讓我們不再局限于某一個焦點上而可以給選擇更多的空間。
然而,真的是找不到嗎?是期望太高了,自身達不到對方的要求;還是沒有注意到對方所期望的能力和素質,而沒有讓自己充分的展示出來,亦或是,競爭太激烈了,心儀的工作被更優秀的人搶走了?
我知道很多的人在做簡歷的時候,都會將自己最為優秀最為出色地一面表現出來,然而很少有人想過,不管是主觀的評價還是客觀的證明,簡歷上所表現的是那個你只是你所希望別人看到的你,一個“自以為是自己”,而不是別人所希望了解的你。
4、怎樣理解“好工作”
工作是什么,是一種謀生的手段,是一個展現自我價值的機會,或許當你生命的大部分時間被工作所占據的時候,工作便意味著一種全新的生活狀態。
與其說大學畢業要找一份“好工作”,不如說是希望獲得一份收入豐厚的謀生手段或者實現自我發展的更好的途徑;工作無好壞,關鍵是你希望在一份工作中期望獲得什么,在你的內心中愿意接受一份什么樣的工作。
真正的走向了社會,才知道美好的愿望更多的時候只會出現在理想的狀態,當我們給“好工作”下定義的時候,都沒有認真的問問未來的自己,以至于匆匆忙忙的做出選擇后,才發現原來這并不是我想要的“工作”。實際上,往往正是那些在自己看起來并不起眼的崗位上,常常會讓自己獲得更加豐富的閱歷和成長的機會,反而是那些看似光鮮的機會,處處充滿著各種各樣的陷阱,讓你的人生不斷的折騰。現實中總有或多或少的遺憾,讓我們在生命中不斷地體驗著“殘缺美”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