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才市場、湖南省展覽館和長沙人才市場近日分別舉辦了針對大學生群體的求職招聘會,吸引了近600家企事業單位現場招攬人才。記者調查發現,“缺乏工作經驗”是很多大學生在求職時被用人單位拒絕的理由之一,如何不讓工作經驗成為大學生的就業門檻?
“我是學經濟學專業的學生,我求職有一個多月了,但我不知道往那些方向,我覺得經濟學專業是萬金油專業,我還是比較迷茫。”這是湖南商學院經濟學專業學生李寧與招聘輔導員的一段對話。為幫助李寧盡快找到工作,湖南人才市場專門為李寧,邀請到從事十年招聘工作的,長沙礦冶研究院人力資源部部長李自成老師,進行一對一輔導。
招聘方:“你做了義工,也做了報社的銷售代表,感覺有收獲沒?”
李 寧:“我就感覺實踐活動給我的最大收獲,以前高中的可能偏內向,不愛說話,但參加實踐活動了,我的性格更加外向了,也愛說話,善于交流了。”
招聘方:“感覺對你的職業規劃有什么影響沒有呢?”
李寧:“找這些兼職都是偶然,沒有特別是為了想以后從事什么職業而去找工作,都是比較偶然的。”
為什么李寧參加了社會兼職,還會出現對職業規劃依然茫然的情況。李自成老師認為:不少大學生為了獲得工作經驗,從大一、大二開始實習兼職,可到頭來才發現獲得的不過是人生體驗而不是工作經驗。李自成老師建議,大學生實習,要從興趣愛好出發,將實習過程有效融入職業規劃中。“要做好分析,定位好自己,從喜好干什么,能干什么,想干成什么,然后覺得公司適不適合你。”
化工部長沙設計研究院人力資源部主任廖群認為:單靠大學生自己去獲得工作經驗不太現實,他建議,可以通過企業、政府與高校共建大學生實習基地的形式,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設計不同類型的實習規劃。“之前做好功課,你首先對崗位需求有了解,再來應征,不要普通撒網,那樣撒網,效果不好,費時費力。”
廖群認為,如今大學本科教育,學生進入大四后,由于課程逐漸減少,學習暫時處于放鴨子狀態,就出現了,一方面,學生在實習時間找不到實習單位,一方面因為沒找到工作而留滯在學校,部分高校對大四學生實習工作的不重視,不利于大學生樹立良好的求職心態。 “因為普通高校、普通專業就業競爭度很激烈,首先心理準備要好,能夠承受壓力,行動要早,盡早把自己推銷出去,早定早安心。”
廖群建議:在校大學生們應及早進行自己的職業規劃,在學習上,扎實學好自己的專業課知識,多方面提升自己的全面素質并塑造核心競爭力。這樣等到大四畢業時,既能擁有一份“含金量高”的簡歷,也能身懷所長,到時再去尋找一份心儀的好工作。“北大清華的學校,他們學生大二、大三的時候,參加企業的招聘宣講會,因為學校到了這個時間,就有很多企業都會進行專題的宣講,一般宣講比較早,在聽的時候就會收集信息,那個時候開始做準備,學校網站都有這些信息,大三的時候就這個意識,找工作要有充足準備。”